利用上回改裝好的生態缸,想以最簡單的方式造出一個小小的微觀苔蘚及蕨類的植物樂園.這次的構思比較冒險 - 希望盡量省卻運用過多的器材去作長期運作:沒有濾水設備,沒有燈具;只靠自行換水和天然光去運作.但日後若發現植物生長欠佳或放養小動物有需要時仍是會作適當的調整.
以下為製作的過程,現與大家分享;有改善的地方請加以提點. :-D
第一章:水池製作
這造景設計上有一個小水池在正前方.造水池的目的除了是為了美觀及增加造景的趣味性外,亦為將來可能飼養的兩棲動物提供一個保持身體濕潤的地方.此外陸地層下多餘的積水亦可從水池位置用管子抽出和更換.
首先用膠網塊摺成水池大概的外圍.由於購入的膠網塊本身物料的長度不足以做到一塊一體成形的外圍,所以用上了兩片互相交疊,再用索帶固定.


用玻璃矽膠把火山石粒黏貼到膠網上,做出富自然感的池邊.
這次用的火山石粒是取自盒裝過濾用的火山石粒.選購時最好揀選密度低,疏孔較多的;因水的滲透度會高些,更適合苔蘚在表面生長.
未黏貼前先把石粒洗淨去除微粒及涼乾,以免影響黏合的穩固程度.製作時可先黏貼較大塊的石粒,待固定後再貼上較小粒的在罅隙去填滿整個圍邊.
由於火山石石質手感比較銳利,他日可能會傷害到飼養的動物,所以頂邊最好用手指測試一下有否銳利點存在,若發現的話用銼子輕輕磨滑些.


待矽膠完全乾透固定後,便可把完成的圍邊塊放入缸內.
順帶附上缸子的尺寸: 280 x 300 x 240(mm)
http://www.kenko.com/product/item/itm_8241471072.html

第二章:陸地的舖設
最底層先舖設蘭石作為疏水層;由於新購買的蘭石常帶有很多粉末,在未舖設前要用水清洗乾淨.
蘭石層的厚度,亦將會是小水池的水深度,舖設時這是要考慮的要點.


小水池底部舖上一層薄簿的小石.



在蘭石層上放置一片尼龍網,目的是阻止表面介質跌進蘭石層.此外,若將來介質老化需要更換,這網子亦使取出舊介質的工序變得簡易.

未舖上介質前,先灑一些園藝用的竹炭粒在網面.竹炭能淨化水質,改善土質及幫助培育益菌.


水苔是最容易處理的介質.它保水性高,帶弱酸性,很適合用作種植苔蘚類及蕨類植物.
未使用前先用清水浸泡,用手搾至略乾的程度後挑出較粗大及硬的雜質,再用剪刀加以剪碎.

混入一些砂提高水苔的透氣度.圖中的是盆栽用的"黃花沙".

介質準備好後便可進行舖設,為增加視覺上的遠近感,後方的介質舖得比前方厚,形成微微斜坡狀.



放入沉木及樹皮塊形成簡單的造景.半拱的樹皮塊可為小動物提供棲身的地方.


水池周圍灑上一些小石增加自然感及趣味性.
陸地的舖設已基本完成.


第三章:綠化工程
這個造景主要以苔蘚類為主.圖中的是陸上化的莫絲,由於個別的莫絲條很長,所以舖植前若先用剪刀剪成碎粒,舖植後的效果會更佳.

蕨類住客 - 卷柏

除了苔蘚和蕨類植物外,這次想引進一些會開花的植物增加趣味性.圖中是一種迷你蘭花,名為Barbosella australis ,屬於附生種.曾向愛好者詢問得知這種蘭花都頗適合栽種在生態缸內,至於實踐結果如果就有待觀察.
購入時植株已緊緊附生芒骨條上,移植到缸內時只能應用切出的橫枝.把橫枝平放到沉木表面,在切口處蓋上小量水苔保濕,再用包膠鐵線輕輕圍繞固定;日後當植株自行生根附著沉木後便可把鐵線移走.
有關Barbosella australis 少少資料:
http://www.orchid.url.tw/myflowers/othe ... tralis.htm
http://www.pleurothallids.com/barbosella_australis.htm
http://www.orchidsonline.com.au/interactive/node/3840

完成種植後的缸景.
地上主要舖上莫絲碎,池邊種植了鳳尾蘚及鐵皇冠苗,左側地上植入鐵皇冠(希望漸陸化),沉木上的孔穴植入一些蕨類,木面有不同的苔蘚及迷你蘭花Barbosella australis.
現在沉木上的空位甚多,希望日後木上的植物適應後會自行繁遣覆蓋.


完成造景後約一個多星期,由於高濕關係,沉木及樹皮塊上都長出了白色及藍綠色的霉菌.但這可是不用過份擔心的,因再過一段時間缸內生態系統成熟時霉菌會自然消失.倘若這情況持續出現可在改善通風方面著手.

這是水池內加了水的缸景,水量是加至蘭石層的最高點為上限,以免做成介質積水.

缸子是放置在明亮但不受陽光直接照射到的窗邊,因大多數苔蘚和蕨類都接受散射的光線.另外窗旁的空氣比較流通,在夏日有助減低溫度.
日常管理非常簡單:每隔兩至三天用噴壺把全個缸內噴濕;若見到水池的水位大幅下降時便加些水.成景後兩至三星期可開始每月一次用噴壺施加稀釋肥料.(觀葉植物肥)

感謝觀看,全文完.
![拜託 [em23]](./images/smilies/em23.gif)